元问答栏目视频美女
  1. 趣闻问答
  2. 答案列表

赊刀人现身湖北荆州,留下4年后的预言匆匆离去,到底能不能信

回答列表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中国古代的文化与思想也是包罗万象,很难想像,在古代科技与文明都不是非常发达的情况下,也仍然能够创造出一个个的奇迹,在赞叹古人精湛的工艺、精辟的思想同时,也会佩服古人的智慧,从物质到精神的各个领域上,古人都有所涉及,可以说古人对事物的认知真的是全面发展。
“赊刀人”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一个陌生词,很难理解“赊刀”二字的含义,其实这个词没有什么深奥的解释,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可以赊账的卖刀人”,看到这里就让人感到有些无稽之谈了,卖刀肯定是生意人,做生意的谁愿意别人赊账呢?这是商家的大忌,可“赊刀人”偏偏就是这类人,他们有这样另类的经营方式,追其根源还有不小的来头?
鬼谷子我们都知道他是古代的文学大伽,他不仅是纵横家创始人,还是一位通天彻地的奇才,因精通天道奥妙又被誉为“阴阳家”,而“赊刀人”就是鬼谷子的门徒,有了鬼谷子这一杆大旗明显就增加了“赊刀人”的神秘性和可信度。
赊刀人的“职业”简单也复杂,其简单就是一个卖刀的生意人,而复杂的则是他们不收钱财,他们先说出一个“预言”作为交易的筹码,买刀人可以把刀拿走,当预言实现时,赊刀人才会前去取钱。这个复杂的点就是他们预言的本事,这并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技能”,因此这个以“预言为金”的赊刀人在当时也被称作“卜卖”
赊刀人如此清新脱俗的“生意经”自然引起民间百姓的关注,自从有了赊刀人这个“职业”,他们就被戴上了神秘面纱出现在大街小巷,因其预言可信度较高而被传得神乎其神,在清朝时期的史料里也曾对赊刀人的预言有过记载。
在咸丰年间,有位赊刀人出来卖刀,他卖的刀有菜刀、镰刀、剪刀,有位老农就在赊刀人那里赊了把菜刀,赊刀人预言:当谷子卖到18文的时候前来收金。老农对这个预言十分怀疑,当时的谷子是80文的价格,怎么会不涨反降呢?秉着有便宜不占白不占的原则,老农拿着菜刀走了?
到了光绪帝的时候,谷子果然降到了18文,赊刀人一语成谶,他的预言得到了证实,不过史料上并没有记载赊刀人有没有去取钱。通过史实上的记载可以看出赊刀人的可信度还是挺高的,不愧是鬼谷子的门徒,预测未来的本事无异于预言家,而且他们视财钱如粪土的高大上行为更加为他们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随着社会的发展,赊刀人已经很少出现在民众的视野,偶尔会在民间有他们的身影出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有个赊刀人出现在民间,他曾预言:“羊过千,牛过万,粮食涨到一块半,娶个媳妇十八万”,听到这个预言后当时的百姓都产生了怀疑。
要知道那个时期寻常百姓的收入也就是十几元,几十元的都是高工资,10元的“大团结”是最大面额,直到七八十年代才有“万元户”这个有钱人称号出现,显然赊刀人预言的事情非常不靠谱。但是发展到如今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个预言已经成为了真实。
以当今的科学文明发展程度,显然不会相信赊刀人的这个说法。现在的米价按照米质的程度可以分至少五六个价位,从两块多到八九块,甚至更高的价格也有,而赊刀人所说的米价早已达到了这个价位,所以说赊刀人的“预言”并不成立,至少存在很大的“漏洞”。于是有人好奇,赊刀人如此“经营”岂不是做赔本买卖,其实他们真的不赔。
赊刀人以“预言为金”的做法其实是一种“营销模式”,他们以预言的形式卖出的刀自然不会便宜,肯定会高出许多正常刀的价格,以百姓的购买习惯自然会形成一种对比,既然预言赊刀的价格贵,不如图便宜直接购买好了。于是赊刀人以“半推半就”的方式卖出了菜刀,毕竟“赊刀人”这个身份还是很好用的,至少名气大。
如果真的有人赊刀,赊刀人还是会把刀赊出,至于预言兑现时取不取钱完全看他个人的心情,也许在赊刀的过程中早已赚得钵满盆满,而赊出去的刀也就可有可无了。由此可见,赊刀人的可信度并不高,他们无非是抓住百姓的猎奇心理罢了。
同时,赊刀人还会进行“风险对冲”的骚操作。他们本身就是走南闯北以游走的形式兜售刀具,南北物价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一样的商品,他们会在一个地方说涨价,在另一个地方说降价,这样就降低了赊刀的风险。
而拿米价作为预言,是因为米价是百姓每天都接触的东西,并且每个地方的价格行情并不一致,赊刀人就是钻了这个空子达到了促进销售的目的。如何破解他们的预言很简单,拿出手机在网络上搜索就能知道答案。
或许在古代时赊刀人真的有一些本事,但是预言这种类似于玄学、阴阳学的本事早已失传,不知道是科技发展逐渐破解了他们的预言,还是真的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因晦涩难懂而失传。总之,现在存在的赊刀人完全是一种“噱头”,只不过换一种身份进行销售罢了。
对于预言这种事物,人们始终是保持着半信半疑的态度,至少现代人很少有人能够做出准确的预判,很多事物与其说是预言,倒不如说是精通心理学的一种表现罢了。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