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问答栏目视频美女
  1. 趣闻问答
  2. 答案列表

赊刀人的故事

回答列表
赊刀人并不是近代的产物,古代历史上就已经出现了赊刀人,当然,所谓赊刀人,并不是单指赊各种刀具的人,还可能赊别的东西,他们的特点就是利于预言来赚钱。
这种赚钱方式古已有之,具体追溯到什么时候,现在已经很难考证?
真正出现对于赊刀人的记载似乎是清朝时期,光绪年间的《申报》记载了一个赊刀人的故事,说是咸丰年间的浙江奉化县境内,有一个外地人用船带来很多厨刀,也就是菜刀靠岸兜售,奇怪的是他只赊不卖。
当时的米价是八十文,他说等到米价降到十八文的时候就来收钱,大家觉得他傻,但还是接过了那菜刀带回了家。
结果过了近二十年,米价果然到了十八文,当地的百姓才知道赊刀人预言成真了,只不过那人并没有来收钱,而也就是过了月余,突然又来了一个赊刀人,他说将来的米价有贵无贱的时候就来收钱,就在大家疑惑的时候,官府的人来捉拿他,他吓得赶紧跑了。
据说“赊刀人”是一个存在了上千年的古老职业。他们自称是战国纵横家鬼谷子的门徒,他们到底是群什么人,做的是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上世纪八十年代,也就是三十年前,“赊刀人”广泛出现于我国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当年对此有过报道:他们大都做小贩打扮,身背刀具,走街串巷,大声吆喝,遇到有人买刀时先谈拢价格,然后不收现金,做一“预言”,约定预言成真时再来收账,这就是“赊”的意思。
那我们可以知道,跟一般的货郎不同,你要是买他的东西,当时不用给他钱,他先把东西“赊”给你用。他们赊的东西什么都有,最常见的是刀具,像菜刀、剪刀、镰刀等等,都是些百姓经常用到的,所以被统称为“赊刀人”
在赊东西给你的同时,赊刀人会说些带着预言性质的话。一般是预测农作物的价格,或是其他稀奇古怪的“谶语”,等到有应验的时候,他就来找你收钱了。不过是要比平常高很多的价格,这些都是事先说好的,一般的买家碰到赊刀人,也很少会赖账。这个行当有个称谓,叫“卜卖”
那赊刀人为何自称“鬼谷子门徒”?鬼谷子本身是一个神秘人物,他隐居在“鬼谷”之中,一辈子没出过山。但他的学生们都很厉害,像苏秦、张仪,都是顶顶有名的战国纵横家。据说鬼谷子知阴阳、通法术,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所以赊刀人借鬼谷子的名头,可能也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神秘色彩,可以让别人更加信服。
据说赊刀人的预言是很准的。在清人笔记里有过这样一个记载,在咸丰年间有个赊刀人,赊给村民一把刀,临走时他说谷子价格到了18文的时候,他就来收钱,而那个时候谷子价格是80文。
没人会相信谷子价格能降到这么低。结果,到了光绪初年的时候,谷子价格真的跌到了18文。至于赊刀人来收钱了吗,笔记中没有记载,我们也不得而知。不过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很有可能就是历史的发展窥探者和预测者,对于历史的发展有那么一定的前瞻性。
当然如果碰到赊刀人,就算是我正好需要这些东西,但是我只想出钱购买而不是赊账。
那对不起,赊刀人的东西是“只赊不卖”的,多少钱都不卖!这也是做他们这一行的一个规矩。
民间也有一些关于“赊刀人”的几种猜想。一种是“移祸说”。像刀具这种尖利之物,一般预示着流血。难道说赊刀人仆算自己会遭遇血光之灾,那会不会赊刀是假,转移灾祸是真?这仅仅只是一种猜测,没什么根据,仆算灾祸也是一种不可轻信的说法?
还有一种相对比较靠谱的解释就是,赊刀人就是一群特殊的商人,他们因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所以对于价格涨跌、新兴事物之类,可能比一般人更为了解。所以所谓的“卜卖”,实际就是一种特殊的投资方式而已。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