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问答栏目视频美女
  1. 生活问答
  2. 答案列表

黄河历史上有哪6次大改道?什么原因造成的

回答列表
先秦北流期:
第一次大改道:战国时期①北流从天津及以南入渤海②大修提防,改道频繁,至西汉,在今沧州南入渤海。
汉唐北宋东流期。
第二次大改道(69)东汉王景另辟新道,自长寿津由西南大河别出,由利津县入海。600年安流。原因:①东汉起、北方牧民入居中游,退耕还牧、水土流失减轻②其他分流起了分洪排沙和调节流量的作用。③新河道顺直,有利于泥沙冲击。
第三次大改道(1048)北流、东流并存,呈游荡性活动。
南宋元明南流期。
第四次大改道(1128)南宋阻金兵南下,在李固陵决河,黄河南下往豫东北、鲁西南“由泗入淮”
第五次大改道(1194)在阳武决口,河入巨野,郓城间分支,北由利津入海,南“由泗入淮”
近代东流期。
第六次大改道(1855)在兰阳铜瓦厢决口,穿寿张县张秋镇过运河入渤海。光绪元年全线筑堤,次年造成,今下游河道基本形成。
黄河为何屡次改道泛滥?
黄河所以决徙改道,有自然原因,也有社会原因,而洪水量和泥沙量则是造成黄河决徙的主要因素。
首先,黄河连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华北高原河道陡降,一泻千里,到了平原后,水流缓慢,泥沙沉淀,河床不断抬升,容易决溢泛滥。
其次,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比较干燥,全年降雨量的70%集中在夏、秋两季,容易造成山洪爆发,河流猛涨。
第三,黄河高原是黄河泥沙的大本营。陕、晋两省黄河峡谷两岸约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黄河粗沙的主要出产地。今天黄土高原纵横交错的沟壑都有其生成和发展的历史。
第四,中游地区的植被不断遭到破坏。
战国以前,山陕峡谷和泾渭北洛河上游处于游牧射猎时代,原始植被基本良好,黄河下游的决徙也就比较少。汉武帝时,徙民戍边,山陕峡谷和泾渭北洛河上游地区的人口迅速猛增。
中唐以后,过去半农半牧地区迅速发展为农业区,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沟壑不断蔓延。
最后,人为影响。从水土流失的情况来看,除了黄土高原本身易于水上流失的自然因素外,人为的自觉和不自觉地乱垦乱伐,从而加剧了水上流失。长期水上流失的结果,使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耕地越来越少,土地肥力减退,农民越来越穷,农民越穷,又越开荒,形成“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从历史上黄河下游决溢灾害情况来看,也有一些是人为决溢造成的。
黄河地势本来就容易水土流失,再加上人为的破坏植被,所以导致黄河进入了恶性循环,灾害连连。而改道的目的本质上是为了降低灾害发生频率,然而效果并不是很好。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