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问答栏目视频美女
  1. 生活问答
  2. 答案列表

货币使用寿命怎么确定

回答列表
货币使用寿命与货币用纸质量、货币周转速度以及人们对货币的爱护程度等因素都有很大关系。虽然每一张钞票的使用寿命都不是绝对相同的,但是从宏观上考察,货币是随着流通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变旧的,同种类别的货币(村质相同),其使用寿命应是趋于一致的。
下面,在三个假设条件下分析货币的使用寿命问题。
第一、假设研究对象是某地区同种券别而且是同一年度回笼的损伤货币。
第二、假设每张货币的使用寿命都巳准确地记载于票面上。
第三、假设这些货币数量足够多。现在对这些货币以票面记载的使用寿命长短为标准进行分类,那么结果必然是:具有相同或相近使用寿命的货币在数量上占有明显优势,而且使用寿命特别长与特别短的货币很少。此推论的数学解释就是:这些货币的使用寿命呈正态分布。
具体原因有三:
一是货币使用寿命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且这些因素的作用是不确定的,不分主次的。
二是损伤货币的形成是这些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损伤货币票面上都会留下上述因素作用的痕迹:油污、裂口、褶皱等。
三是货币的数量极其巨大,是一个典型的大样本问题。
以上原因与正态分布的形成机制是极其相符的。对某地人民币壹元券的流通进行了实证分析。
通过分析,得到了两个结果:
1、使用寿命特别长与特别短的货币很少。1999年l0月1日我国发行了第五套人民币壹佰元券,截至2000年6月末,此种货币原封新券投放量累计巳达1.2亿多元,而同期回收的损伤货币只有23万元。对于从1993年就基本停止投放的第三套人民币,自1997年至2000年6月末,累计回收的损伤货币也只有l0万元。
2、原封新券投放量与损伤货币回笼量之间呈现一种具有一定时间间隔(这个时间间隔与货币使用寿命一致)的互动关系:原封新券投放量从1991年开始下降,在1993年达到一个低点,而损伤货币回笼量则在1994、1995连续两年低位运行。原封新券投放量从1993年以后开始增加,1995年达到一个高点,在1996年的回调之后又大幅增加。同样,损伤货币回笼量在1995年以后,也开始大幅增加,1998年达到一个高点,1999年有所下降。可见原封新券投放量与损伤货币回笼量之间的互动关系是非常明显的,而且时间间隔为2~3年。这说明人民币壹元券使用寿命也是2—3年。
应当指出,这里提及的原封新券投放量不能用“货币投放”代替,因为通常情况下,任何一张进入流通领域的原封新券最终都以损伤货币的形式退出流通,每一张货币以损伤货币的形式退出流通只有一次机会,但其进人流通(在货币发行帐务处理上表现为“货币投放”增加)的机会要多得多。它可以“货币投放——完整货币回笼——货币投放”的形式进行多次循环,故与损伤货币回笼量相关的应是原封新券投放量。但是在数据统计上,如果回笼完整货币的年初库存余额与年末库存余额相差不多,原封新券投放量是可以用“货币投放”与完整货币回笼之差代替的。以上充分说明,在通常情况下,同券别的货币其使用寿命是大致相同的。
目前,银行部门实际执行的损伤货币挑剔标准是偏低的,致使货币流通时间偏长,一些损伤货币未能及时得到回收。因此,在具体工作中~定要重视调查研究,适时对货币流通时间的计算作出调整,使理论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现实,指导现实。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