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问答栏目视频美女
  1. 文化问答
  2. 答案列表

经典七言绝句十首

回答列表
一、王昌龄《出塞》。

王昌龄被称为“七绝圣手”,是以七绝名世的诗人,他跟李白是公认的七绝写得最了的两位唐代诗人,他的七绝,以边塞诗、宫怨诗和送别诗为主,《出塞》便是一首边塞诗,被很多人评为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
《出塞》这首诗声调高昂,气势雄浑,它浓缩了千年的边关战争历史,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戍边战士的鲜血,抒写了所有中华志士的家国情怀,故而千古传唱。
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便是王昌龄七绝送别诗的代表作,诗原有二首,此为第一首,写于王昌龄赴任江宁丞之日,这时他正遭谤议,故临别所嘱,有以玉壶冰心自明心迹之言。
宋人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中评:少伯请送别诗,俱情极深,味极永,调极高,悠然不尽,使人无限流连.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已成千古名句。
三、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的七绝,随便选出一首便是精品,选这首,是因为这是李白送别孟浩然的诗。
李白跟孟浩然,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是的巨星,他们两能聚在一起,实在是令人歆羡的千古佳事,还留下了这样一首诗,自然值得我们回味,何况这首诗本身就是千古名篇。
这虽是一首送别诗,但写得情深而不伤,意厚而不悲,深情而潇洒,尽显两位绝代大诗人的风流气度。
四、李白《峨眉山月歌》。
这首七绝,最能体现李白天才般的诗才,他在二十八字中,依次写了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处地名,占了十二个字,这在唐人万首绝句中是绝无仅有的,在历史上也没有见过可称经典的同类诗作。
《瓯北诗话》中评:李太白“峨眉山月半轮秋”云云,四句中用五地名,毫不见堆垛之迹,此则浩气喷薄,如神龙行空,不可捉摸,非后人所能模仿也。
五、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他十七岁时所写,十七岁的少年天才王维,便写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尤其诗中“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朴实无华,却写出了每个离家之人过节时的心情,是以万口流传。
六、王维《渭城曲》。
《渭城曲》,又题作《送元二使安西》、《阳关曲》,这首诗是送别诗中最为经典的诗,古代送别名曲《阳光三叠》,便是由此诗谱成,可见这首诗的影响之广。
在这首诗中,王维就摆脱了一般送别诗中灰色的伤感,那渭城的雨,使人的精神为之一爽,那更尽一杯的酒,使人感受到了浓浓的情意。
七、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成就最高的是律诗,七绝并非他所长,但也留下 了许多经典名篇,《江南逢李龟年》便是其七绝压卷之作。
这首诗写他与著名歌手李龟年晚年在江南相遇的情景,短短二十八字中,包含了杜甫对年华逝去的感慨,有战乱飘零流离的凄凉,还包含了大唐盛世逝去的感伤,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首七绝。
八、刘禹锡《乌衣巷》。
盛唐诸位大诗人的七绝,内容还局限在送别诗、边塞诗和宫怨诗,到中唐刘禹锡,他极大地拓展了七绝所能表现的主题,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主题就是怀古七绝.刘禹锡写过好几首经典的怀古七绝,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这首《乌衣巷》。
这首诗写得精妙绝伦,前两句地名天然成对,于景物描写中融入历史盛衰的感慨,后两句引入燕子的视角,巧妙地点出乌衣巷的昔盛今衰,写尽了富贵风流转眼成空的感慨。
九、杜牧《清明》。
晚唐的杜牧也擅长写七绝,《清明》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清明》,意境是凄迷的,诗人的情感是暗淡的,但最后,杏花却是艳丽的,是明亮的,在这细雨纷纷的天涯之旅中,那杏花掩映的村子,那村中隐约可见的酒店,给诗人暗淡凄凉的内心带来一丝温暖,仿佛红尘漂泊中的一丝慰藉。
十、李商隐《夜雨寄北》。
晚唐李商隐的七绝成就也很高,这里选他最有句七绝《夜雨寄北》。
这首诗两用“巴山夜雨”,却不觉得烦琐,反而是构造了复杂的时空结构,现在与未来,巴山与北地,在诗中交织在一起,诗人只用二十八字,却营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承载了巨大的情感容量,那一夜巴山下的雨,已经成为古诗词中最有名的雨。

一、《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代诗人中天才不少,但王之涣绝对是天才中的第一人,他流传下来的诗只有区区六首,只此一首,足可让其跻身一流高手之列,再加上那首都知道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想不成为江湖大腕都难。
本诗大气磅礴,意境优美,豪迈中有郁闷,郁闷中有控诉,字字珠矶,句句经典,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说它是千古第一名诗,不会有太多人反驳的。
二、《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和前一首一样脍炙人口.李白毫无疑问是唐代乃至整个中华文化史上最棒的诗人,其诗想像奇瑰,变化多姿,律诗、绝句这类格律要求较严的形式是不太符合李白口味的,但所谓功到极处,信手拈来即是诗.本诗从文字上来看,基本就是信口出来的。
三、《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代不如现在,交通发达,所以唐诗中送别诗很多,有名的也很多,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杨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等,都属佳作中的佳作.但在七绝中,本诗与下面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名气最大,但小编认为,本诗似乎更胜一筹.别的不说,单说本诗被谱成琴曲《阳关三叠》,就知其魅力。
想像一下当时的场景:咸阳古道,灞陵桥畔,小雨初下,轻尘不起,柳色依依,情深深,雨蒙蒙,多少楼台烟雨中,正是行路的大好时候,王维在咸阳酒店大堂摆酒一桌,为元二送行,元二欲何往,塞外安西地,安西距长安,不知几万里也.怎么也得走上五个月.此地一为别,相逢不知年,他心中那份依依惜别之情可想而知.无可奈何人要走,唯有饮尽杜康酒,此时此刻,除了劝元二再喝一杯酒外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再说出了阳关再哪有像我这样的朋友陪你喝酒呢?本诗以景写情,景切情真,其情之深,意之切,感染力之强,渭城曲尚在,读罢泪沾襟?
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别诗的又一力作,但本诗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却是绝然不同的风格:王维是送好友去上万里外的安西边塞,为苦寒之地;李白送浩然兄是顺水而下几日可到的扬州,为烟花之地.送的人不同,去的地方也不同,送人者的心境自然也不同.维诗的总体风格是低沉、压抑、郁闷的,白诗却是高昂、欢快、明亮的。
当是时,李白遇到了比他年长且已名动江湖的孟浩然,两人刚在黄鹤楼中推杯换盏,听完江湖艺人们笛吹“梅花落”,应该是十分高兴的.李白可是非常崇拜孟浩然的.酒后送别偶像,李白心情一定是舒畅的。
五、《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三月的小雨淅淅沥沥的下,春寒料峭,春愁黯黯,或许是赶着去扫墓,或许是赶着去会朋友或会情人,一股莫名的思绪从行人心中泛起,于是,想起了消愁解忧的良药:酒.可是哪里有酒馆呢?只得去问那牛背上的牧童,牧童遥指远方,抬眼望去,酒幌子在雨中隐隐约约,那就是杏花村,消愁的好地方.纵观本诗,字字传神,处处留意,精巧精致,浑然天成,宛如中国水墨画的清明烟雨图.有好事者将此诗生吞活剥,每句删两字,成了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虽然少了些许味道,但仍算是一首好诗。
本诗理论上应该写的是江南清明时节,诗中的杏花村应该是泛指喝酒的地方,这也说明山西汾阳杏花村的酒在唐代已名满天下,可惜的是,现在杏花村汾酒空有这么大名气,但始终没有看到这个品牌大红大紫起来.看来仅有名人效应还是不够的。
六、《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回。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代三百多年的历史中,侵略或被侵略的时间较长,中间还有个安史之乱,战伐较多,故边塞诗人也多,著名的有高适、岑参等.就七绝而言,是没有人能比得过王昌龄的,甚至在当时就有人认为他的七绝只有李白才可比得上,足见王昌龄功底之深.他的精品很多,如“寒雨连江夜入吴”、“奉帚平明金殿开”等,本诗可算是其代表作之一。
本诗大意是借李广讽刺当时将帅无能,其实汉唐以来边关战争一直不断,汉代固然有龙城飞将李广这样的将军,胜仗较多,但唐代猛将也不少,在边关战争中也是胜多负少,王昌龄其实没必要大叹世无英雄的.当然即使是胜利,但也是边庭流血成海水,古来白骨无人收,当炮灰的都是普通士兵.本诗恐怕不仅仅是讽刺将帅无能的,其矛头可能是直指最高层.幸亏这些人生活在一个清明时代,不然恐因为写了首诗,而惹怒了上位者。
七、《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最大的问题就是过于爱摆酷,有事没事喜欢对朝廷说些风凉话,看他写的诗,什么“前度刘郎今又来”、“我言秋日胜春朝”、“道是无情却有情”、“吹尽狂沙始到金”等,透出一股傲气,在他被贬连州那个南蛮之地九年后被召回了长安,估计想再次启用他,可他到玄都观散散步,又写出了“玄都观内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载”这等与朝庭唱反调的句子,自然又逃脱不了再次被贬的命运?
本诗是刘公然藐视朝庭权贵的代表作,是他当年从和州奉如回洛阳,在南京凭吊古迹时写的.本诗借古讽今,以王导、谢安往昔的兴盛与现今寻常百姓家作比较,深刻揭露了世事兴亡和更替的自然规律.与李白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更胜一筹.之后没几天,他在扬州遇见了白居易,又写出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千古名句.写诗的功夫还真不含糊。
八、《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前面已说过,唐代边塞诗较多,而且总体水平也较高.边塞题材比较容易融入感情,且大多数边塞诗人都有从军经历,对边塞、对征人都有亲身体会,故容易出好诗.但边塞诗基本上都是调子沉郁,多为悲愤、凄凉、郁闷之作,读边塞诗,心情沉重,一股忧国忧民的想法往往就冒了出来.本诗可算是个例外,充满豪迈旷达,大有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置生死于度外之势。
全唐诗仅录其十三首.本诗可谓是王翰个性的真实写照,他恃才傲物,豪荡不羁,且为人极爽,常直言进谏,被贬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他特有意思,别人被贬一般垂头丧气,可他倒好,照样吃喝玩乐、夜夜笙歌,好不快活,别人一个小报告上去,再次被贬.唐代诗人中一贬再贬的不少,前面的刘禹锡即是一例,可像王翰这样因生活作风问题被再贬的,估计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九、《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又是一首边塞诗,正印证了前面所说边塞诗容易出精品的论断.作者李益,曾从军十年,对边塞生活有亲身体验,为人豪放,常横槊赋诗,口占一绝.本诗估计不是横槊赋出来的,横槊赋出来的诗常大气磅礴,燕山雪花大如斗之类。
此诗写的是征人思乡之情,前两句写景,以边塞大漠上的绝妙夜景来衬托其凄凉,如霜的月光静静照在受降城外,让回乐峰前染血的黄沙变成雪白,万籁此俱寂,不知何人何处吹起了芦管,如泣如诉,随着如霜的月光洒遍大漠,战士们闻笛思乡,那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人,魂牵梦系,可古来征战几人回,不知能否再回到她的窗前。
李益的强项是七绝,其语言、韵律,堪与李白、王昌龄相较,唐才子传称其为“高适、岑参之流”,可见其边塞诗之出色.李益早初为进士出身,当县长多年未见升迁,无奈之下投笔从戎,曲线救国,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磨难后,终成正果,官到礼部尚书之高位,算是出人头地了。

无名氏。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诗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劝人抓住时机及时行乐.本意就是“行乐须及春”.是啊,少时不行乐,老大徒伤悲.年青时只知道像老黄牛一样埋头干事,年纪大了再想行乐,估计是拨剑四顾心茫然。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